益阳市勤工俭学研究会在市教育局党组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凝心聚力,紧跟教育发展大趋势,从两个基地建设、五小工程、学校食堂管理、校园超市、校园风险防范与化解管理、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方面,抓调查研究,开展学术探讨,亮点宣传,为推动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赞扬,归纳起来,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抓好换届选举,打造科研平台。
春秋代序,世事沧桑,当我市校办工厂退出历史舞台,校办企业的名词在人们心中逐渐淡去之际,益阳市勤工俭学研究会在“益阳市教育企业家协会”的基础上演进而生,市教育局党组在总结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团工作中,提出了改革意见,即局机关在职干部不再担任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工作职务。按照局党组意见,从去年9月起开始筹备酝酿,修改章程、起草文件、物色人选,于去年10月28日召开了“益阳市勤工俭学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改选,选举产生了第三届勤工俭学研究会理事会领导班子,重新聘任了常务理事、理事。本次会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一改往届由在职副局长或调研员任理事长、勤管办负责人任副职的人员配备格局,改选后的第三届理事会班子成员大幅度调整,七人中除由市局副处级退休干部任理事长外,其他副职、正副秘书长都是市直、区县(市)学校从事勤管工作和学校后勤管理多年的负责人担任,他们均有较高的学识水平,较强的工作能力、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且具有代表性;二是克服了常务理事、理事队伍人员臃肿的现象,本次会议决定,凡常务理事、理事单位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在研究会的,只设常务理事或理事一名,其余为会员。会议还明确了今后的工作任务要围绕当前勤工俭学和学校后勤服务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学术探讨。
本研究会章程规定,研究会负责组织开展勤工俭学、后勤服务保障的理论研究、学术探讨,协助行政部门推动校办产业和生产经营、信息交流、科技开发等合作活动;组织开展后勤服务管理、建设资源节约型工作理论探究,实现绿色校园,人与自然和谐的研究等专题学术活动;组织经验交流、成果评估与奖励、外出考察等活动。实践证明,通过搭建研究会这个平台,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年度论文评审;两个基地建设、五小工程建设等亮点的宣传;创造资源节约型学校的调研等活动,为上级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为提高后勤人员的理论水平,营造了氛围。以活动推动了工作,以活动增长了知识,以活动陶冶了情操,使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服务中心工作,激励员工情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勤工俭学不再是拾稻穗、摘茶子、挑红砖的概念,但是现在勤工俭学干些什么,大多数人不了解,对于勤工俭学取得了那些成绩,更是一无所知。去年,全国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现场会在我省长沙召开,省教育生产装备处安排我市送展两个基地建设的展板,研究会积极配合市勤管办利用这一契机,组织材料,撰写基地建设的《简介》,到基地采访、拍照,几经修改完善,共制作出三块展板,按时送展到开会地点,三块展板以内容丰富、设计新颖、色彩明丽而领全省展板之最,深受与会代表赞扬。同时我市《高起点、大手笔,打造特色基地》的经验材料,被选进了大会《材料汇编》,它象是一张益阳基地建设的名片发到了全国会议代表之手。三块展板在送省展之前,还在市勤工俭学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期间进行了试展,同时,赫山区勤管站送展了以五小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展板和桃江县勤管站送展的,以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展板各一块,几块展板集中展现了勤管部门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真可谓亮点纷呈,一饱与会代表眼福,事后展板还在教育局机关大院进行了展示,不少路人驻足观看,通过这一次展示,使人们增加了对勤管工作的了解,也使勤管、后勤部门干职工受到了鼓舞,因为平日默默无闻的工作难为人知,今年把他们的劳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社会展示,得到社会的认同,使心灵的涟漪久久激励着人生的前进步伐。
研究会的第一期《工作简报》共印发300多份,《简报》开辟了工作思路、工作动态、典型推介等小栏目,集中反映了我市两个基地建设、校园超市、风险防范与化解、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作法,因为《简报》不仅仅发至全市各学校,还送到了省勤工俭学研究会和兄弟地州市勤管部门,这一份益阳的“土特产”使我们研究会的成员心灵上浮现了一种成就感。
三、引领学术研究,提升队伍素质。
为了提升勤管、后勤队伍人员理论水平,研究会把每年的论文评审工作作为培养、提升队伍人员素质、理论水平的重要工作来抓,每年根据省勤工俭学研究会的精神,联系本市的实际,年初作出部署,通过层层发动、层层评审、层层推介,既指导了工作又增长了知识。去年,市勤工俭学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期间,我们把2010年的部分优秀论文,入选到会议《材料汇编》扩大了宣传面,对作者也是一种鼓励。去年研究会收到论文132篇,经组织评审,有22篇获一等奖,45篇获二等奖,57篇获三等奖,并向省勤工俭学研究会选送了优秀论文26篇,其中有5篇获一等奖,南县一中副校长万善武、总务处副主任王文森撰写的《对农村中学勤工俭学和后勤工作的认识》一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勤管和后勤工作的论述受到了省勤工俭学研究会领导的好评,并在教育网发表。南县牧鹿湖小学校长曾云安、牧鹿中学工会主席朱光辉的文章《勤工俭学打造低碳校园之我见》从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高度,在学校开展变废为宝的教育,有独到的见地。资阳区勤工俭学与教学装备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黄国蛟的《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一文,对学生劳动的三点建议体现了作者文题紧扣的写作技巧。一篇文章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思想,更是一个人学识水平的反映。为了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对去年论文的点评,在表扬优秀论文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梳理归纳为:一是联系实际不够;二是文章平淡,缺少艺术灵气;三是有抄袭之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拟在今年工作规划中,提出培训设想:一是组织行家讲座;二是组织学术 研讨;三是进行经验交流;四是传观优秀论文。通过多途径提升队伍人员理论水平,充分发挥研究会的平台作用。
四、深入调查研究,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创建资源节约型学校是创建“两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府号召我市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创建资源节约型学校的活动,教育局党组要求勤管办、研究会就全市中小学节能减排情况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去年底,我们对全市七区县(市)近30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调查,并写出了题为《关于开展创建资源节约型学校的调查报告》,为我市全面开展创建资源节约型学校提供了决策依据。
省教育生产装备处在校车配备、校园超市建设工作中,要求我市在短时间内搞一个调查报告,时间紧,走出去已来不及,研究会配合勤管办只好以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城区部分中小学和农村部分学校的代表20多人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各种不同意见,通过将与会人员的意见归纳整理,对校车的配备认为:鉴于在原有校车学校一律都取消了校车的情况下,建议对农村而言,以区县(市)为单位,设立专业公司;对城市而言,只需完善搭乘公交车的管理办法,或给困难学生给予交通补贴。对校园超市的建设也提出了建设性建议。调查情况及时以书面形式向省里作出了汇报。
近年来,充分发挥研究会的职能作用,为勤管工作、后勤服务保障提供了支撑,充分发挥了智囊团、参谋部的作用,有力的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