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两证管理,协助完成政府转移职能的部分工作
按照中国气象学会的要求和统一部署,从2005年起,全市防雷资格证和空中施放气球资格证的审核、年检及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考核、考试、换证等管理职能由市气象学会承担。年内对17名防雷技术和31名施放气球作业人员进行了年审。对32名防雷技术人员和4名施放气球作业人员进行了换证,有11名防雷技术人员参加岗位培训并全部获得资格证书,有2名施放气球作业人员参加岗位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从而使全市防雷和施放气球人员资质的管理逐步规范化,有力地促进了全市防雷减灾和空中施放庆典气球业务正常、有序地开展。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学会的社会管理职能,为学会逐步走向社会化、市场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月15-16日,参加了在湘潭举办的关于防雷资格证和施放气球资格证的网上录入、审批培训,完成了2015年新申报并取得资格证人员的录入审批工作。
二、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课题研究
为参与四省边区和省气象学会年会论文交流,益阳市气象学会共征集到论文11篇。为充分鼓励会员参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营造我市气象学术氛围,提升益阳市气象学会的凝聚力,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会组织专家对这11篇论文进行评审。经各专家初评、复评、审定,共评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5篇。市气象学会决定对获奖的论文及作者予以表彰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推荐5篇论文参加湖南省气象学会及各分会论文交流,1篇获优秀论文奖。推荐7篇论文参加12月7-8日在常德召开的四省边区学术论文交流会,1篇论文获一等奖,2篇论文获二等奖,3篇论文获三等奖。1篇论文参加2015年长江流域气象中心大气探测、通信与信息技术交流会交流,获三等奖。1篇论文参加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交流。
针对益阳气象业务服务的需要,围绕提高天气预报精细化程度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成功申报省级短平快课题5项,预报员专项1项,支撑单位筹集4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会员开展气象科研和新技术研究、开发、推广与应用工作,为广大会员搭建了一个十分广阔的科技舞台,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科技兴气象战略的实施。
三、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让社会公众亲身感知气象、关注气象、支持气象。全年在市政府门户网站、益阳日报、电视台、市科协网站、科普报等发布气象科普作品26篇。在中国气象报发稿6篇、中国气象网发稿5篇、湖南气象网发稿38篇,共计发稿49篇。
1、利用世界气象日大力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月初就制定了纪念世界气象日活动方案,从3月18日开始利用一个星期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气象宣传活动,包括:开放气象科普基地、进行气象知识讲座和有奖问答、组织开展气象科普进学校、进社区,到街道设立咨询台、摆设展板、发放宣传彩页、赠送 "3•23"气象报专刊等形式集中开展宣传展示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公众了解到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知识,提高了全社会防灾减灾的意识。
1)科普进学校
为迎接世界气象日的到来,加强气象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3月18日下午,益阳市气象学会在益师附小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向学校大队部赠送气象观测场模型、应急手电筒和世界气象日纪念邮册,并发放《中小学防雷避险知识读本》、《气象知识》、《中小学气象灾害避险指南》等气象知识手册1000余份。
2)上街宣传
3月21日,学会组织科普志愿者在气象局门口设立咨询台、摆设展板、发放宣传彩页,接受群众咨询30余次,努力树立气象部门的良好形象,营造了社会各界了解、关心、重视、支持气象工作的良好氛围。
3)开放科普基地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益师附小四年级的小学生应邀来到益阳市青少年气象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与气象零距离接触。“通过这次的活动,我粗略了解了一些气象仪器的用途,懂得气象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益师附小四年级学生鲁涵宇在接受赫山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到。
当天,小学生们怀着好奇的心情和对气象科普知识的渴望,参观了气象科普基地、天气预报会商室、气象灾害预警中心等,活动中,气象科技人员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片,结合观测场的实物仪器为小学生们讲解各种气象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天气预报制作流程,以及各种气象灾害防御和应对气象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气象科技人员还就小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最后,在多功能放映厅气象科技人员为学生们送上了一堂生动的气象知识讲座,主要以对气象知识的认识、气象灾害的防御和当前气象热点话题为主题,充分利用多媒体形式图文并茂的向孩子们重点介绍了雷电灾害的防护、雾霾天气的形成及危害和预防、山洪、泥石流的应急避险措施等等,并进行了有奖知识问答,通过与孩子们互动交流,为他们送去了一顿丰盛的气象科普知识大餐。此外,气象学会还向学生们赠送了气象观测场模型、《气象知识》等气象科普宣传材料。
小学生说:很喜欢这次“气象科普教育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对深奥的气象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表明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和资料带到身边的同学中去。
4)围绕主题开展气象科普知识竞赛
5)在媒体上进行集中宣传
全市各县(市、区)气象局、气象学会根据今年气象日主题进行了集中宣传,一是益阳电台交通频道专题报道;二是市、县电视台开辟了专题进行宣传报道,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对气象日和气候变化进行了全面宣传和报道,三是手机短信宣传;四是益阳政府网、科协网、气象部门网站发表了纪念文章和宣传报道。
2、应急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根据市政府应急办、省气象局应急办的统一安排,围绕“让应急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这一主题,市气象学会和应急办作为承办单位,结合气象部门的特点,精心组织,认真筹备,认真制定了宣传活动方案,积极订购科普资料,准备宣传展板、宣传单,力求保证宣传活动顺利有序进行。
5月12日,秀峰广场北门阳光明媚,人气旺盛,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布置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展板,将气象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理知识通过画册、小手册、气象历书、展板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向过往市民广泛宣传。并热心地为市民就气象防灾减灾问题进行了解答,让市民更多地了解气象灾害防御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此次活动现场共摆放展板10块,发放宣传彩页两千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0余次,努力营造了社会各界了解、关心、重视、支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氛围。市政府副秘书长杨仁禄莅临气象部门宣传台检查指导,对气象部门多年来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5月21日市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专家到张家塞、沙头镇,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早稻生产、治病治虫情况,根据后期天气趋势提出相关防灾减灾建议,并向当地农民赠送《洞庭湖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与气象》读本,防御气象灾害科普知识普及到了田间地头。
3、积极参加科协组织的“全国科普日”活动
9月17日上午,益阳市气象学会参加了由益阳市科协组织的以“万众创新,共建和美益阳”为主题的2015年全国科普日活动。
此次活动联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宣传创新创造、食品安全、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在气象咨询台前,不少市民都饶有兴趣地驻足观看气象科普知识展板、天文望远镜,争先恐后领取气象科普宣传资料,主动积极咨询有关科普知识,尤其是关于人工影响天气的知识。现场分发了气象灾害防御科普资料近千份,与广大群众面对面交流,为群众解答了有关气象灾害防范措施,着实有效的把气象科普知识带给了广大民群众。
4、为假日小志愿者打开一扇气象科普之窗
2月6日上午,来自益师艺术实验学校的气象“粉丝”走进益阳市气象局科普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同学们在气象专家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气象科普实物展厅、天气预报会商室和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中心。参观过程中,气象专家耐心地向同学们讲解了气象观测设备的用途、气象数据采集以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小朋友门饶有兴趣的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将专家的讲解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
随后,同学们在益阳市气象学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气象科普示范社区――赫山区环保路社区,向社区居民群众发放《气象灾害应急避险常识》、《防雷避险手册》等各类气象科普宣传刊物2000余份,向群众宣传气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等技能。
此次活动,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气象科普之窗,增进了孩子们对气象科普知识的了解,提高他们防灾抗灾的技能与能力,并带动了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5、入围湖南省首届“十大公众喜爱的科普场馆(基地)”评选活动
湖南省科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湖南省首届“十大公众喜爱的科普场馆(基地)”评选活动,经科普场馆(基地)申报、市州科协推荐和湖南省科协初审,确定了湖南省科技馆、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等87家候选科普场馆(基地),益阳市有7家,本会的科普基地有幸入围。
四、气象科普示范工作
1、气象科普示范社区:按照科普示范社区建设标准,我市的科普示范社区建设正在积极筹备中。
2、建立首个校园气象观测站―红领巾气象站。红领巾气象站从2014年11月开始筹建,从场地选择、平整到仪器购置、安装等,均按照地面气象观测的规范要求严格实施。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气象科技兴趣,本会派出专人参加凌云塔学校每隔一周的气象社团活动,为社团的同学们讲授“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气象要素的观测记录方法。2015年10月15日,正值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伴随着庄严而又肃穆的国歌声,益阳市首个校园气象站的授牌暨启动仪式在沅江市凌云塔学校操场隆重举行,益阳市气象学会、沅江市气象局、沅江市教育局的相关领导,以及沅江市凌云塔学校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授牌暨启动仪式。校园气象站的建立,将积极推动全市青少年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大大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3、科技示范户:全市共发展了317户气象科技示范户,建立了科技示范户档案。免费向科技示范户发一周天气预报50余次,提供气象科技资料百余份,并集中进行了培训。使科技示范户了解天气,科学利用气象知识,趋利避害的能力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