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学术 > 学会工作新闻
调研文章
时间:2019-08-07 00:00 来源:科普工作者协会 作者: 科普工作者协会 浏览次数:
                          益阳市中心城区社区科普工作的调研
                                益阳市科普工作者协会
                                    (2018年11月)

我市中心城区(含赫山、资阳、高新区)有22个街道(镇),共辖社区81个。近几年来,我市社区科普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科协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充分利用社区科普资源,广泛地在群众中普及健康的科学文化和生活知识,积极地营造一种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为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社区科普工作的良好基础
(一)健全组织机构,落实科普工作制度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社区科普工作作为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社区发展目标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使社区科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市、县两级成立了科普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街道(镇)成立了科协组织,并配备了专门工作机构,各社区建立了以社区支部(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并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分管科普工作,由一名专干负责日常科普工作。并建立了卫生保健、防癌抗癌、防地震意外事故、反邪教文艺宣传、青少年科技活动等科普活动小组。为了保证科普活动的开展,每个社区还拥有一支数量不等的科普志愿者队伍,负责科普活动的具体实施。由此,在整个社区形成了群策群力、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为全面推进社区科普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强化基础设施,加强科普阵地建设
社区科普阵地是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市按照省科协“四个一”的要求,在80%的社区建立和完善了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宣传栏(画廊)和科普志愿者队伍,为社区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2010年3月,市科协下发通知,组织人员对城区所有55个社区“科普进社区”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根据督查的情况,市科协投入5万元,为所有社区统一制作了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等标牌,并配发了一套电子图书和科普宣传挂图。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城区所有社区都有一个科普活动室、一个科普图书室、一个科普宣传栏和一支科普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开展科普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解决有些社区有室无书的状况,使社区科普图书室真正发挥作用。近几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向社区捐赠科普图书的活动。市、区两级共收到180多个单位捐赠的科普图书51600册,内容包括政策、法律、法规、经济、文学、医疗、卫生等16大类2620种,这些科普图书都全部无偿充实到了社区科普图书室。
(三)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居民科学素质
坚持把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与文明城区建设相结合,与社区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与提高居民科学素质相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一是有计划地开展专题科普活动。社区根据不同的特点,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资阳区金花坪社区自2008年以来,联系资阳区卫生局,动员和组织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皮肤病医院、眼科医院等相关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每季度的第一周的双休日,进入社区开展卫生保健科普宣传活动,免费为居民体检,发放常用药品,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与好评。赫山区西流湾社区组织科普志愿者走上街头向广大居民宣传科普知识、法律知识、保健知识;参与卫生治脏、除冰、护林,巾帼志愿者参与社会管理等活动。二是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队伍的作用。科普志愿者队伍作为社区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力量,在社区科普宣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社区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与特点,组织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科普宣传活动,让科普春风吹遍社区的大街小巷,渗透千家万户。资阳区乾元宫社区长期活跃着一支80多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他们均由老教师、老干部、个体工商户组成,他们热爱公益事业、 热心科普宣传工作,长期活跃在社区居民群众中间,每季度集中在社区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内容涉及家庭保健、健康与运动、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知识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三是利用各种手段开展社区科普工作。资阳区乾元宫社区科普学校,配备有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为社区居民讲授科学知识,每次上课学员有近100名。在科普学校开设了四个特色专题课堂,即社区红色课堂、健康消费课堂、法制课堂和书法课堂,通过开展有关政策、健康、法律、科技文化方面的讲座,使居民受到各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此外,我市还充分利用科普日活动以及气象日、地球日、世界水日、3.15消费者权益日等纪念日组织了一系列科普活动,社区为达到广泛宣传的目的,利用LED滚动屏、社区网站、信息平台和张贴宣传画等方式进行了科普知识的广泛宣传工作,促进了群众性、经常性、社会性科普活动的蓬勃开展。
二、社区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区科普工作发展不平衡。近年来,社区科普工作虽然得到了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但各社区由于在基础设施、条件、辖区科普资源方面还存在一些的差异,在推进科普“进社区”活动中还有待加强。
二是社区科普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各街道、社区虽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科普讲师团、科普志愿者队伍,但普遍存在科普队伍规模小、不稳定,并且社区科普工作人员还身兼数职,社区的科普工作难以做深、做细。
三是社区科普资源有待整合。目前社区科普工作仍旧依靠行政手段,在社会团体的广泛参与和市场化运作方面还比较欠缺。部分社区科普资源相对匮乏;在科普设施建设上,仅靠区科协有限的经费投入还显得相对薄弱,社区科普设施共建共享机制亟需加强。
三、加强社区科普工作的对策
我市已将科普工作纳入全市“十三五”规划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对社区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科普工作需要整合区域资源,着力打造“科普体验点”,形成政府引导、社会联办、全民参与的社区科普工作创新机制,进一步彰显社区科普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一)加强领导,优化环境。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加大科普活动阵地建设,努力提升科普服务水平,增强科普工作的活力。一是将科普工作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居民的科普需求,建立解决问题的新机制,定期为社区科普列菜单、上项目。落实科普工作责任机制,建立 “街道(镇)科协―社区科普工作站―楼道科普点”的三级工作网络,形成有效信息迅速传导、工作进展随时指导、责任落实随时督导机制,全面提高我市中心城区科普工作水平。二是全面加强科普硬件设施投入。不断提升科普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在街道建立科普活动中心,社区建立科普活动站;规范科普长廊、科普活动室、科普大学建设,吸引居民广泛参与;与周边学校、科普场馆、企事业单位建立科普共享共建机制,促进社区科普资源的有效整合。近年,赫山区红星社区“小火车博物馆”、益阳茶厂的“黑茶博物馆”、赫山区丽莎袜业的“传统工业博物馆”等相继开馆,在我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中,创新了社区“一居一品”与社企合作的科普工作新亮点。三是深入开展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对各项科普活动、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教育培训等诸多方面进行规范,从机制上保障创建工作的落实,并以创建为契机带动整体工作的提高,把科普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二)拓展思路,完善机制。整合管区资源,完善工作机制,着力建设高素质、相对稳定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切实提高科普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整合资源,完善志愿者动员招募机制。立足居民需求和服务要求,采取动员与自愿参与相结合、定向招募与临时召集相结合、基本队伍与流动队伍相结合等方式,在社区和辖区单位广泛动员招募科普志愿者,把有专长、有特长、爱好兴趣广泛的居民组织起来,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离退休教师、医务工作者和辖区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作用,建立一支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热心社区科普工作、服务内容全面的科普志愿者队伍。二是突出特色,完善志愿者作用发挥机制。充分挖掘社区的人文科技资源,建立名师讲堂、科普宣讲团、律师公益联盟、医疗义工队、大学生服务队、亲情维修社、应急服务队等特色科普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科技服务、养生保健、社区教育、心理咨询、科普宣传、民生服务等活动,使科普志愿者逐步从被动的“要我服务”转变为主动的“我要服务”,创新推进社区科普服务工作的新理念。三是健全制度,完善志愿者培训管理机制。建立科普志愿服务制度,健全科普志愿者活动台帐,做到队伍、制度、台帐规范化。完善科普志愿者奖励激励机制,推进科普志愿者奖优评优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普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针对科普活动要求,组织科普志愿者进行学习培训,做到培训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效。不断提高做好科普志愿的服务水平,真正达到“组织即来、来之能干、讲有成效”的效果。
(三)创新平台,丰富活动。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扩大科普工作领域,以科学普及促进居民素质的提高,全力推进“科普育民”。一是打造 “科普讲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民需求、分类施教”的原则,启动居民素质“科普讲堂”。联合“道德讲堂”、“老年大学”、“《纲要》成员单位”等在社区开设思想道德、修身养性、技能培训等培训课程。同时,依托辖区内医疗机构免费为社区居民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形成社区共建、资源共享的互动载体,使社区科普教育实践进入新的发展平台。开设社区“父母课堂”,邀请社区科普志愿者进行授课,把青少年吸引到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之中,树立科学育人的教育理念。通过在社区开展的一系列“科普作品展示”、“美德故事讲述”等富有实效性和吸引力的活动,潜移默化中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二是借力网络宣传。在制作科普专题宣传栏、宣传板报等传统宣传形式的基础上,借力社区网站、QQ群、微信群、公众号,围绕健康医疗、应急避险、前沿科技等网民关切的主题,开辟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主题网页,实现了科普宣传形式网络化。三是整合社会力量。社区科普工作需要借力社会各界力量,与群众实际需求相结合,才能实现科普工作的普惠化。要注重与社会组织服务相结合。社区依托辖区内的社会组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以“核心文化、群众健康、交通出行、防灾安全、科学生活”为要素,由社会组织自主在社区内开展科普知识竞赛、资料发放、咨询服务等,形成开放协作的科普建设的生动格局。要注重与社区重点工作相结合。社区结合食安工作组建妈妈食品安全监督团,发动学生家长利用街道购置的科普仪器,深入辖区内食品销售店铺,鉴定营养成分,鉴别食品安全,普及科学知识;结合蓝天保卫战,由环保组织开展“环境安全”科普知识宣传。要注重与社区特点相结合。有大广场的社区要以广场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展科普宣传;传统工业区,要以传统工业历史为切入点,宣传现代工业知识;现代商业区,要结合商业特点,重点宣传食品安全或产品质量方面的知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