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如洪水般在中华大地肆虐之时,人们唯恐避之不及,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是医生,却选择勇敢逆行;不是护士,却坚守在抗疫最前线。他们,就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守卫士――公卫人。
羊角塘镇中心卫生院公卫办共有工作人员15人,乡村医生49人,下辖21个村居委,主要负责辖区内十四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他们扎实肯干、工作细致、甘于奉献,曾多次在年终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也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公卫人,在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时,谱写了一曲曲奉献、坚守的赞歌。
一、弱女子:主动推迟婚礼,累昏在岗位
“疫情严重,婚期摆酒时间延期,时间待定,谢谢各位的关心。”1月25日,大年初一,羊角塘镇中心卫生院公卫人杨燕妮通过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虽然家人年前就为她正月初五的婚礼做足了准备,但疫情当前,让杨燕妮感受到了一个公卫人员的神圣职责,她毅然决定推迟婚礼,和她同为公卫人的另一半双双牵手站在了阻击疫情的第一线。
返岗以来,杨燕妮每天都在和各种防控数据、报表打交道,科室同事下村对湖北返乡人员进行摸排,她就负责对全部反馈数据进行汇总上报;科室同事对上级下发数据进行电话访问,她就得将访问所得数据进行录入、核实、上报。对于一个有着近七万人口的大镇,其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很多时候,通知急、任务重,等拿到同事访问的全部数据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她得把这些数据认真、细致、准确地整理,有时等她完成数据汇总、录入等工作,常常到了凌晨两三点,但第二天她仍然准点上班。
1月30日,是杨燕妮的生日,前一晚的数据直到零点她才录完,等她离开科室回去休息,她的另一半已在高速出入口进行测温筛查,这是一个没有鲜花、没有蛋糕、没有聚会的别样生日,但这位美丽的女孩欣慰地说了一个字:“值!”
夜以继日的超负荷、无规律的工作,让这个弱女子身心俱疲。2月3日,因过度劳累,她累昏在工作岗位上。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倒下。在做了常规检查后,她又义无反顾地再次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有付出就有回报。杨燕妮和她同事们的艰辛付出,让羊角塘镇的各项防控数据准确无误的报送到上级部门,为科学防控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二、壮汉子:忠孝两难选择,含泪舍弃“孝”字
瞿建胜,今年50岁,一个浑身上下充满精气神的壮汉子,是医院临聘人员,来院工作5年。5年间始终保有对工作的饱满热情和拼搏意识,在此次疫情面前,他冲锋在最前线,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为防控工作鞠躬尽瘁。
从1月25日院委会议部署安排疫情阻击工作后,在公卫办副主任的安排下,他和同事协同村医、村委工作人员立即开始对湖北返乡人员进行全方位摸排。在没有防护服、护目镜、各种防护物资稀缺,连仅有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也要签字按需领取的情况下,他几乎是赤膊上阵,勇敢地冲在抗疫的阵地上。一村村、一户户他敲开居民的门,详细询问村民是否从湖北返乡、有无武汉接触史、是否有干咳、发烧症状等,并逐一进行登记,耐心为群众测量体温,普及防疫知识。不仅如此,他还要对村医们摸排上来的数据进行逐一分析,对涉鄂人员进行电话询问,反复确认。“你们都给我打过好几个电话了,我怎么知道你们是不是医院的”、“这些信息乡村医生已经摸过底了,你直接去问他”等等,这种近乎埋怨的甚至是刚讲几句就要挂电话的情况屡见不鲜,但他始终耐心地询问并详细给群众解释原因,希望他们配合工作。
2月2日,因父亲脑硬膜下出血急需进行手术,瞿建胜不得已请假一天。他深知在抗疫的关键时期,大家都是在和时间赛跑,一分一秒都格外珍贵,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心牵挂着全镇的摸排工作。父亲手术顺利结束后,他站在父亲的病床前,拉着父亲的手,哽咽着说:“爸,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全民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您就原谅儿子的不孝吧!”这位刚强的汉子,毅然擦掉眼角的热泪,转身离开了父亲的病房,重新回到了抗疫第一线,和他的战友一起继续下乡工作。
正是有了瞿建胜和他的同事们的拼命工作,严防死守,羊角塘镇涉鄂人员的摸排工作做的非常到位,全镇没有一例漏报、假报、错报的现象,为政府等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第一手准确的资料。
如果说医护人员是冲在救治前线的战士,那么这些默默坚守的公卫人就是“战疫”一线的有力依靠。因为有了像杨燕妮、瞿建胜等这些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公卫人,迄今为止,羊角塘镇才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羊角塘公卫办通过十来天、几百余人次的下乡走访,从全镇523个组、15997户、68883人中,共摸排湖北返乡人员484人,湖北暴露史人员密切接触者735人,截至目前该镇无一例确诊病例,未满21天的涉鄂返乡人员均在家隔离或集中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