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市科技馆开展“自制望远镜”科普活动,引领青少年走进科学,切实感受科技的魅力。
活动开始前,科普志愿者孟姣老师讲解了关于望远镜的发展历史及基本原理。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望远镜的种类也很多,有单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折射望远镜,观鸟望远镜等。
科普老师介绍天文望远镜的原理和结构,总结人类通过望远镜观察取得的科学成果,使得孩子们对探索宇宙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手工制作环节,老师提醒孩子们在拼装过程中要仔细确定两个镜片之间的准确距离,指导孩子们将手上的零件逐一拼装起来,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望远镜。拼装过程遇到困难时,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耐心解决难题,当拼装完成后,都高兴得欢呼起来,纷纷拿着自制的望远镜对着科技馆的展品观察起来,看看能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在本次科普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手工制作的魅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拓展了视野,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科技馆将继续开展此系列科普活动,提高益阳市青少年儿童的科技知识和科学素养,强化青少年儿童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培育科学精神,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