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益阳市科学技术馆携手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人文助科教,志愿正青春”科技志愿服务团共同举办的科技课堂活动,在益阳市安化县羊角塘镇大裕社区和江南镇庆阳村成功举行。活动以“畅想科技乐趣,启迪创意未来”为主题,吸引了200余名山村留守儿童的热情参与。该活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科技小实验和互动体验,向孩子们普及科学原理、科技内涵以及传递科学家精神。其目的在于点燃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之火,培育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才能。此外,活动还致力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让科技的光辉温暖人心。
支教老师向同学们演示实验步骤。
在科技课堂上,李婧老师指导道:“首先,我们用漏斗将白醋倒入气球中,然后在瓶子里装入小苏打粉。紧接着,迅速将气球套在瓶口上,确保气球与瓶口紧密结合。”随着气球中的白醋倒入瓶中,一场“化学盛宴”悄然展开。孩子们睁大眼睛,屏住呼吸,专注地观察着,只见气球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逐渐膨胀起来,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
同时,张怡欣老师巧妙地利用小苏打与白醋混合时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现象,向孩子们科普了其中蕴含的简单化学原理,并引导他们观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
支教老师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
气球的膨胀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纷纷发出惊叹声,踊跃举手,积极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课堂氛围异常热烈。李婧老师乘机向孩子们解释了小苏打与醋反应释放二氧化碳的化学基本原理。此次“膨胀的气球”小实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科学实验展示,更是一次科技启蒙教育。李婧老师以“膨胀的气球”这一小实验为引入,向孩子们介绍了什么是科技,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科技的乐趣,领略科学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据悉,湖南城市学院感光支教团正在益阳市安化县羊角塘镇大裕社区、江南镇庆阳村开展为期15天的科技科普“七彩假期”小课堂。在这次活动中,支教老师不仅将“熔岩灯”“空气炮”“膨胀的气球”“漆扇”“纸杯投影仪”等趣味小实验搬进了乡村,还通过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的化学反应这一生动实例,带领学生玩转科学课堂,深入浅出地科普了化学知识,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
支教老师与学生们愉快相处的镜头。
由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组成的支教团队——“感光支教团”多次前往益阳市安化县羊角塘镇大裕社区、江南镇庆阳村开展暑期支教活动,该团队多次入选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科技志愿服务项目……2024年3月,支教团与益阳市科学技术馆形成结对关系,累计开展科技科普活动达150余场,包括科学家精神宣讲、科技进校园、科技助残等。
支教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人文助科教,志愿正青春。这群“Z世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将继续以独特的青春视角,开展更多生动有趣的科学课堂,带领乡村儿童度过一个有趣有味的“七彩假期”。
展望未来,益阳市科学技术馆与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人文助科教,志愿正青春”科技志愿服务团将持续开展科技科普活动,培养孩子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带领孩子们了解科学、感悟科学真谛,点亮孩子们的科学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