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防疫政策调整,不少群众未雨绸缪储备一批退烧药、消毒产品、抗原试剂等。由于需求量大,不少地方药品纷纷出现涨价情况,布洛芬、连花清瘟等“热门”药品价格水涨船高,个别地方连花清瘟价格甚至达到1盒100多元,远超其市场价数倍。同时,自测抗原试剂的价格均出现明显上涨。原本5元左右的单人份抗原试剂加价到56元的情况出现,引发广大干群热议。
有的干群认为,商家追逐利润无可厚非,但不能逾越法律和道德底线。如此哄抬物价牟取暴利无异于是赤裸裸的趁火打劫,与之前疫情期间被曝光的哄抬口罩、蔬菜等民生物品价格发国难财的行为有何区别?这样赚来的昧心钱不会良心不安吗?
有的干群认为,对于抢购药品的民众而言,囤药热的背后更要有冷思考。出于忧虑提前购买一定的药品有备无患,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若是在情绪裹挟之下疯狂囤药,成了药品价格暴涨的助推者,那就着实有点冤大头了。
有的干群认为,应正确引导公众理性购药,不盲目囤积药品。新冠病毒的致病性在减弱,大量病例显示病程是比较短的,消耗不了太多的药品,一下子囤很多药,反而人为地制造短缺。比起囤药带来的所谓安全感,保护自我健康更重要的是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