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织宣传
全心为三农,科技助扶贫 ――益阳市老科协会长陈恒祥先进事迹
时间:2018-05-30 00:00 来源:办公室 作者: 不详 浏览次数:

    高高的个子,一脸亲和,会开车会电脑,朋友多人脉广……这是周围人对陈恒祥同志的印象。他于2009年4月接任益阳市老科协第三届会长,重点做好四篇文章,为扶助三农发展贡献了新的力量:
    一、基层组织建设篇。在往年市县两级和95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老科协的基础上,今年他提出了“抓基层、强基础、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推动老科协进村进社区。提出了“四个创新”的工作思路:一是领导体制创新。村老科协与村老年人协会、计生协会、关工委等相结合,采取几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办法。二是组织发展创新。以会员多少为基础,提倡每个村单独建,也可以两个村联片建,做到不留空白。三是活动创新。在村支两委领导下,开展“治村、富民、保健”三大活动,形成“两委+一老”的新格局。四是经费来源创新。采取村老科协自筹一点+村里拿一点+乡镇补一点的办法。社区根据城市的特点参照农村进行。着力推行“三项新举措”:一是建立“四纳入”长效发展机制。老科协工作纳入当地党委、政府(单位)的议事日程,每年听取1―2次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活动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单位)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做到逐年有所增加;发展会员纳入经常性工作,不断补充新的力量;老科协工作纳入所属单位的年终考核总结。二是对新建立的村(社区)老科协做到“五有”:有牌子班子房子,有一定数量的会员,有适应群众要求的活动,有多渠道经费来源,有制度和年初安排年末总结。三是根据老科协的特点,实行“会长带动”的工作方法。发动各级会长根据自身实践谈体会,组织论文撰写、会议研讨等,部分优秀作品被《今日科苑》等国家、省级刊物刊载。通过“四个创新”与“三项新举措”,全市村级(社区)老科协建设“质”与“量”都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全市1739个行政村已有1468个建立了老科协组织,比例达84%。
    二、深化服务“三农”篇。益阳是个农业大市,市老科协以来,一直坚持以服务“三农”为重中之重,取得了很好效果,在全国、全省都有较大影响。在此基础上,陈会长坚持开拓创新,一方面提出发展“六字法”为“九字法”,在服务载体上增加“校组站”(即村民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民间农技站、兽医站);另一方面提出以帮助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口深化服务“三农”的构想,充实工作思路为“抓基层、强基础,抓深化、促发展”,着力办好8个重点合作社,经过几年努力,实现了合作成员的年均收入比未入社农民高出20%―30%,2个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示范社,1个被评为全省示范社。近年媒体报道“大米镉金属超标”,给益阳粮食市场造成冲击之际,陈会长在南县老科协办点开展富硒稻等试验,证明硒能降镉、增产和防病治病。在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全面开展试验推广富硒农产品的实施意见》,组织老专家下乡指导开展富硒稻和富硒蔬菜、水果等试验,印发《硒与富硒农产品技术》等资料,推动以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家庭补硒”(种一亩富硒稻、一分富硒菜)三结合的富硒农产品试验在全市铺开,试点面积达3845亩,使农民广泛获益。
    三、调研献策发展篇。为进一步发挥老科协的参谋助手作用,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他进一步完善了调查研究机制。一是市老科协于每两年初下发一个文件,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和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重点调研课题,要求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将初拟的调研提纲向当地党委、政府(单位)领导汇报征求意见,或请领导出题目,做到更好地体现领导意图。二是健全优秀作品评选表彰机制。各区县(市)老科协和市直各分会分别建立健全由资深老领导、老专家组成的决策咨询小组;凡推荐的调查报告先送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审阅并提出意见;对涉及老科协不大熟悉的课题,采取与有关职能单位联合调查的办法,以确保质量;提倡少而精,并注重调研献策的后续回访,收集效果上报。本届共进行了三次评奖,评出优秀调查报告70篇,得到党委政府领导重视。如对赫山区兰溪河污染状况的调查,引起市委主要领导的重视并作出批示,迅速成立了兰溪河治理领导小组,开展专项整治。
    四、城乡保健普及篇。在益阳,广场舞这一受到群众广泛喜爱的健身活动,就是在老科协的扶持帮助下发展起来的。为了使城市广场活动持续发展并且向农村普及,陈会长组织老科协成员深入广场征求意见,成立广场健身活动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容。选派骨干到乡镇辅导,并组织城乡广场舞观摩、展演、联演、竞赛等活动,有效带动了农村,形成城乡广场健身活动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为了引导发展健康教育,陈会长牵头建立市健康咨询小组,一方面举办保健讲座,师资培训班、印发健康科普资料等,推动了健康教育和自然疗法相结合的自我保健活动在城乡广泛开展起来。省老科协第一会长、省委原书记熊清泉同志倡导“创建百岁健康村”并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后,陈会长积极响应,提出和实施与新农村建设、清洁工程建设、沼气建设、医疗保健设施建设和倡导移风易俗、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相结合的“百岁健康村”试点工作不断推进,目前,全市7个区县(市)已建立“百岁健康村(社区)”试点14个,得到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与支持,桃江县在全市首创“百岁健康镇”,资阳区南岳宫社区被评为省“百岁健康示范社区”;安化县大榕溪村被评为省“优秀百岁健康村”和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